香蕉传媒18勿入秘密入口_已满l8点此进入甸伊交友_九九久伊在人线综合小收到草

陕西省老年人体育协会地市分布图


金秋老体2022年第8期


瑜伽,让我们优雅地老去

随着瑜伽的普及,这项运动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老年友所接受,许多老年人纷纷加入到瑜伽健身的行列中,公园里、瑜伽馆里到处都是练瑜伽的老年人。坚持瑜伽不一定能够让一个人冻龄回春,但是却会减缓身体感觉衰老的过程。因为通过瑜伽,一个人可以很大程度保持身体的“灵便”。而有了“灵便”,才能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从瑜伽“小白”到资深教练

  /哈晓瘦

38岁之前,桑群利的世界里没有瑜伽两个字。38岁以后,她成了不折不扣的“瑜伽粉”,“瑜伽痴”。现年54岁的桑群利,说起二十多年前自己和瑜伽的结缘,她脸上浮现出少女一般的纯真笑意。

38岁的桑群利是理发师,在这个行当干久了,身体就发出抗议了。要说当理发师,就是拿着剪刀咔嚓咔嚓剪头发,又有什么辛苦呢?真正当过理发师,才知道个中甘苦。年纪轻轻的桑群利,因为长期呆在一个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中,烫染药水不易挥发,她感觉自己嗅觉都出了问题,到了秋冬季节,鼻炎也不时来犯,让她非常难受。而长期站立,导致腿部静脉曲张,颈肩腰腿,无一处不疼痛。理发师工作时间还特别长,遇到春节前的旺季,桑群利每天一站就是十几个钟头,等到下班,两条腿像是两根木棍儿,挪都挪不动步子。老公嫌她太累了,想让她好好休息,总嘟囔她说:“你看你,30岁的年龄,倒像是60岁的身体,不是这疼就是那痛。”桑群利当然也不愿意自己一身病痛,但她却无能为力。

转机发生在一张传单上。有一天桑群利走到大差市,被一个推销员在街头塞了一张瑜伽课的广告单。上面写着可以凭传单免费体验一节课,反正那天闲着也是闲着,她便去体验了一次。一节课上下来,桑群利感觉很不错,于是她又办了张卡,每天都坚持上两节课。一开始,桑群利的关节未拉伸开,和别的有经验的学员相比,动作做得不太标准,她难免有点心急,瑜伽老师告诉她,放轻松一点,练习应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做到自己当前的极限,就可以了。

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桑群利渐渐也找到了走入瑜伽世界的窍门,她变得兴致盎然,越练越觉得瑜伽有意思,而且因为练习瑜伽,她的身体好了很多,曾经“不是这疼就是那痛”,常常感到身体僵硬得如同铁板一块,变得伸展灵活,气色也跟着好了很多,连常常来美发的老客户都夸她是面如桃花,年轻漂亮了很多。

桑群利的进步,瑜伽老师都看在眼里,老师觉得她练得这么好,应该去报瑜伽教练班。从那时起,桑群利开始接触瑜伽教学,更加深入而系统地学习瑜伽,从一个教练的角度去把握这项优美的锻炼方式。

经过认真学习,桑群利拿到了瑜伽教练资格证。她的生活因瑜伽发生改变,桑群利辞去美发店的活,开始一心一意做瑜伽教练。一传十十传百,她的口碑越来越好。“找桑老师练瑜伽”,已经是一个小众瑜伽圈子里的“流行语”了。现在,54岁的桑群利,每天都要乘坐公交车,穿梭在西安城里大大小小的瑜伽班里授课教学。

桑群利现在主打的瑜伽,叫“三瑜伽”,强调身体、气息、意识同等重要,令体式、 呼吸同时流动,能很好地保持习练者身、心、灵的协调统一。桑群利说:“练习三瑜伽能塑造挺拔苗条的身形,释放身心的紧张压力,回归自然平静的美妙状态,适合所有人群。”

桑群利由衷地热爱瑜伽,并且不遗余力地推广着瑜伽这项运动。现在有时间了,她也会去长安广场做瑜伽,和广场里普通的瑜伽爱好者相比,她因为动作流畅,体式标准,格外引人注目。一套动作做下来,桑群利身边会围着很多热心观众,大家都向她请教瑜伽练习的问题,她不厌其烦地给大家讲解,动不动就给他们上一个多小时的课。

在桑群利的感染下,她老公也开始练瑜伽,两个人还在家里开了一个家庭瑜伽班。她说遇到瑜伽就像是生命的一个奇迹,而将这份缘天长地久地延续下来,身体便多了一份健康,少了许多病痛;人生便多了一种信仰,少了许多彷徨。

 

                    瑜伽,让我与天争岁月

                             /陈磊

清晨,天刚蒙蒙亮,街边的早餐店刚刚出摊,路上还没多少行人。75岁的郭勤学已经收拾停当,骑着电动车准备出发去长安广场了。这几年户外瑜伽已经成了他生活的主旋律,他像上班打卡一样风雨无阻,早晚坚持。

忽然意识到身体的重要性是从65岁开始的。退休前,他是一名优秀的初中老师,因为突出的教学成绩,郭勤学退休后被许多补习学校抢着返聘,还没来得及休息几天,他就被迫上岗再就业了。一生执教鞭,郭勤学本就一身病痛。长年累月地伏案批改作业,颈椎、腰椎也一直有问题,此外高血压,高血脂也一直烦扰着他。所以返聘没几年,身体就每况愈下,后来爆发的肾病综合症更是让他全身浮肿,病情一度发展到了连生活都无法自理,整整五年只能躺在病床上。

这对于一生好强的郭勤学来说,可谓残酷的打击。以前他是受人尊敬的郭老师,总觉得“广阔天地大有可为”,而现在却只能困在医院小小的一张病床上,那种痛苦说不出来,就好像生活用极端的方式升降处置一个人,而你却无能为力。

躺在病床上的郭勤学长吁短叹,家人也跟着受罪。难道以后的日子就得躺在病床上度过了吗?他不甘心。他主动找到医生询问,“我的病,还可以彻底康复吗?”看到他的纠结,医生真诚地说:“你以前工作太拼命了,过于劳累,你要改变你的生活作息。另外你可以尝试一下运动疗法。但运动疗法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可以奏效的,它是一个特别漫长的过程,咬牙坚持下来,一年以后,你才会感觉有没有效果。”

郭勤学也没想到,年轻时从来没时间也没精力关注的运动,会成为他进入老年后的一种精神加身体的寄托。出院以后,郭勤学给自己制定了详细的锻炼计划。刚开始,他是每天去公园跑步,但跑步受限于场地,不能随心所欲。

好在长安广场聚集着很多健身爱好者,大家都抱着一颗“活到老,练到老”的纯真之心,很容易找到许多同道中人。李建都就是他找到的“同道中人”,他是长安广场的瑜伽达人,年逾70,却有着令人惊叹的柔韧和力量。练友们告诉他,李建都年轻时是新疆的边防战士,边防恶劣的天气让他年纪轻轻就落下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带病复原后的他根本无法从事任何体力劳动。可是他就凭借着坚韧的意志力,每天坚持在公园里伸筋拔骨,自学瑜伽,一练就是十几年,现在的他精神奕奕,已经可以独立完成一系列高难度的瑜伽动作。李建都告诉他,瑜伽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让他找回了遗失岁月之中的柔韧性和灵活性,让他的老年生活过得更有质量了。

郭勤学抱着半信半疑的心理去尝试,但没想到坚持了一年以后,他真的深深地爱上了瑜伽,并且享受到这项运动的快乐。但他说,刚开始时真的很难,非常难。对一个大病初愈的人来说,做任何附加动作都是对身体的极大挑战。看着广场上的练友们,驾轻就熟地做着各种瑜伽体式,但自己腿也扭不到位,臂也弯不过来,动不动还累得气喘吁吁,他的心里别提多沮丧了。

但郭勤学是一个不服输的人,他开始收集很多瑜伽的学习资料,也从网上下载了很多教学视频,跟着网上的瑜伽老师一边学习一边体会,有时候还会到长安广场跟大家讨论。原来瑜伽的体式很多,练习应该从简单的热身开始,难度逐渐加大。每个人身体条件不同,对体式掌握的程度也不尽相同,要循序渐进,不要强迫自己的身体,不要去和别人攀比……

慢慢的,郭勤学不再自卑于自己的动作是多么笨拙,他先练习呼吸,并且像老师说的那样,从最简单的动作开始练起。他从一开始的每天一小时,到现在每天三四个小时,瑜伽已经成为他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可能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自然产生质变。几年瑜伽练下来,连医生都惊叹他的身体的恢复状况,体检报告的各项指标都很正常,在大家看来超高难度的瑜伽体式,他做起来也是毫不费力,每次他在广场上练习,总能引来不少人围观,大家都啧啧赞叹他是“长安柔软第一人”。

郭勤学自己有时也感觉惊奇,他居然,真的从病痛里走出来了。现在的他有许多志同道合的老伙伴,大家每天相互切磋瑜伽。他发自肺腑地感叹,能这样活下去真的很好。他说:“有时候疾病和衰老,真的会给人可怕的心理暗示,让我们轻率地认定自己的人生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其实越是这样,我们就越应该与天争岁月,努力调整自己的状态,而不是跟着时间就这么沉沦下去。”

 

 

   身与心的疗愈之旅

     /王之宏

身心合一并非说说那么简单

今年54岁的丁清退休前是陕建集团的会计,从二十三岁开始工作,她在财务岗位上一直干到了退休。眼睛老花,腰椎间盘突出,后背疼痛……这些都是长久伏案的职业病。办完退休后,她觉得自己总算熬到了歇下来的年纪,心里有一大把的计划想要实践,可紧跟着两个月的腰痛将她送进了医院。

工作时,丁清就有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期间也小犯过几次,但退休后的这一次格外严重,也许是心情放松下来,身体的问题就格外突出。出院后,丁清遵照医嘱,不劳累不久坐不提重物。虽然大致稳定住了病情,但丁清一直想寻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她不想弯腰驼背着被病情拿住。就在心情郁闷时,她在路边接到了一张瑜珈宣传单。

打动丁清的是宣传单上的一句话:瑜伽是身心合一,瑜伽是疗愈。最初,丁清对身心合一最直白的理解是,一个人心里想干什么,身体要能跟得上。在一天天一月月累积的瑜伽课堂里,她找到了这两者的切实结合:心之所想,身之所随;身之所动,心亦随之。

当然,在练习中丁清也曾度过了许多艰难。她曾经也像很多人理解的一样,觉得身体僵硬就不适合习练瑜伽,难免自怨自艾。可坚持一段时间后,她觉悟出,原来身体的僵硬本质上是来源于心情的纠结。一个人觉得自己不行,他就会真的不行。而一个人只有给自己一个尝试和改变的机会,变化才会真的开始。

知易行难,好东西都不是想想或说说就能得来的。换言之,凡是真正的好东西必是经过磨砺获得的。

瑜珈对我不是运动,是疗愈

现在瑜伽算是一项全民运动,很多人都听过或接触过瑜伽。但真正能将瑜伽落实成生活一部分的人,仍然是极少数。丁清就是其中一位,她认为瑜伽对她来说是一种身心的疗愈。

最初习练瑜伽时,她更多的是在跟随体式,她心里会默记体式的名称,会对比自己与其他习练者的差距,会欢喜或纠结于某个完成或未完成的体式,这种跟随体式,大概持续了大半年,她觉得累,虽然初期会有打鸡血般的热情,但热情过后,心里开始有点空。

虽然因为体式的介入,腰部的确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丁清觉得并没有真正缓解腰部的僵紧。大半年后,感觉累了的丁清开始放弃变化体式的练习,她安静下来,尝试将一个体式持续近十分钟。在拉长和静下来的时间里,她不断感觉和恢复身体各部分的觉知。比如金刚坐时,她全程闭眼做。从头顶百汇穴到足底涌泉穴,她不靠眼睛或周围的镜子摆出这个看起来像的体式,而是真正以盲做的心态指令各个器官,让每个觉醒起来的感官最终形成外在的体式。

很多时候对运动的理解,更多是让你动起来,这其实是对运动的误解。运动是要带心一起的,心动而后身动或身不动,那才真是心中千军万马,而外表云淡风清。瑜伽最终指向的就是这样的感觉。通过感知瑜伽的疗愈,让浮躁的自己静下来,看清自己随后完善自己。当这个心窍打开后,丁清才感觉自己真的爱上了瑜伽,并且瑜伽也真正疗愈了她。那是一种彼此的接纳与互动。

丁清从接触瑜伽到现在,已有近两年的时间。从最表象的收获来说,现在的她腰板直背部平整,不再困扰于腰椎间盘突出引发的疼痛或不适。从内在来说,丁清说她找到了自己续美续命的良方。

以前腰不好,丁清只是种种花,或是冬天在盆里栽点蒜苗或韭菜。现在腰不成问题了,丁清便在长安区收拾了一个小农场,周末蹲在农田里,常常一做就是两三个小时。

现在每天无论多忙,丁清都会习练瑜伽至少一小时。她有自己特别合拍的瑜伽私教老师,也有几个特别投合的瑜伽习练者,在她的瑜伽圈里,大家没有追逐和限定的结果,只有不断向内探寻的自我。

现实生活里,丁清是年过半百的阿姨。心存的远方里,丁清是督促自己保有年轻态的一个人。她希望自己的生活不只是生存,而是能生活在强健并愉悦的身心里。

 

 

   瑜伽是一场奔向美好的修行

/王默

吴小敏的一天从六点二十分开始。

定好的闹钟对吴小敏来说只是一种摆设,以防自己没醒来。事实是,每天吴小敏都会在近六点的时候自然醒来,她躺平在床上,闭着眼伸展四肢,等着闹钟准时响起舒缓的音乐。摸着按下闹钟的那一刻,吴小敏彻底睁开眼睛,然后翻身侧卧,踡起双腿静等几秒,再用手撑着身体慢慢起来。这是她这几年习练瑜伽后养成的起身习惯,因为这是给心脏的一个准备,也是给自己的一个仪式感。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在四年前,吴小敏第一次走进瑜伽课堂。那时的她,身心都不太好。经历过身体创伤的人,也许身体基本愈合了,但疼痛过后最难平复的其实是心底的划伤。

吴小敏55岁时从兰州水利局退休来到西安,和丈夫结束大半辈子的两地分居生活。吴小敏喜欢西安,因为在这里她相识不多,没有多少人知道她曾经历过癌症的袭击。那几年在兰州医院辗转经历的抗癌时光,让她下意识地选择远离兰州。

乳腺癌是女性的高发病,吴小敏是没能幸免的“幸运儿”。失去部分身体不是最大的伤痛,留在心底的恐惧和日常生活中的谨慎入微才是真正绵延的噩梦。吴小敏年轻时并不喜欢运动,她像所有女人一样喜欢漂亮,喜欢哪款衣服会把中意的颜色集齐。在那个衣物普遍简单暗淡的年代,她也是出尽了风头。四十刚出头查出乳腺癌时,吴小敏觉得天都塌了。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里她增重了近五十斤,一方面是手术和药物的原因,一方面也是她没了精致的心情。后来,病情稳定后没多久,她便退休来到西安。

吴小敏的女儿在上海工作,丈夫上班,平日家里只有吴小敏一个人。她学过拉丁舞,报过书画班,也参团去过很多地方旅游,但最终这些留给她的是一批舞服、一些纸笔和很多照片,持续不下去的兴趣让吴小敏的日子过得有些凌乱和空洞。

最初走进瑜伽课堂时,吴小敏说她感觉心里碰触到了某种久违的安静。多少年了,忙工作忙治病忙孩子,她心里始终是乱乱的,被生活推着走的同时也推着生活走。瑜伽让她仿佛回到了上学的年代,老师、课堂、安静,这一切伴随着瑜伽音乐,她有找到自己的感觉,从前的时光好像回来了。

瘦身塑形并不是吴小敏热衷瑜伽的真正原因,虽然习练瑜伽这几年里她从近140斤瘦到了90多斤,曾经装箱的裙子和毛衫又被她拿出来继续穿。四年里,她每天早上固定8点半到10点上瑜伽课,除了节假日老师有事,她几乎风雨无阻。从刚开始的坐不直站不稳弯不下,到现在的柔韧可塑,外人看到的是那些啧啧称叹的体式,只有吴小敏自己知道,她因此脱离了依赖多年的药物,获得了日益强健的精气神。

刚学瑜伽时,她是课堂里年纪最大的学员。那时她有些胖,即便最大码的瑜伽服她也难以穿进,偶有可以套上的,穿上后她也拒绝照镜子。那时的她,是瑜伽馆里一节课坚持不下去只能躺平休息的“老姐姐”,是几乎不请假不缺席的“优秀会员”,就是这样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的坚持,现在的吴小敏已经可以以助教身份指点馆里的新进学员。那些围在她身边的人,很多二十或三十出头,她们因为缺乏对身体的认知和重视,常常腰酸背疼。她们问吴小敏,姐姐你身材怎么这么好,姐姐你真的有60多?姐姐你以前是运动员吗?

没看见吴小敏坚持瑜伽的人,他们不知道如今在她自由切换的各式瑜伽服之下,是吴小敏曾经破损和带伤的身体。可是这些现在已经不重要了,虽然伤疤仍在,可是胸腔处的淤堵和腋下的堆积已经随着瑜伽体式的伸展渐渐抹去,吴小敏说她现在基本脱离了药物,曾经动不动就感冒发烧的她,已经很久不被感冒打扰了。

在如今视瑜伽为瘦身变美途径的各式宣传里,瑜伽真正的功益并未被更多人知晓。瑜伽的真正本义是“生命”,即生命本身该有的生命状态。既然是生命状态,它就不该是量化的竞技或炫目的攀比,它是通过瑜伽体式的展现,探索和体会当下生命的状态。你好或不好,都该被呈现,继而被治愈或接纳。吴小敏说这些感悟也是她在日复一日的点滴习练中体会到的,遇见好的老师,遇见平静下来的自己,瑜伽的缘份才算真正到来。

吴小敏现在每天早上的时间几乎都交给瑜伽,10点下课后,她有时和老师闲聊,有时躺在瑜伽垫上闭目休息,快11点时回家。疫情严重时,她和老师约好在线上课,总之,上午的时间她都交给瑜伽。午饭过后,她稍稍睡一会,下午看看书做做手工,或者出门会朋友。瑜伽不仅带给她良好的身体状态,也让她享受从容掌控生活的宁静。

出门走路,如果吴小敏在前面走,很难看出这是60多岁的身姿。瑜伽老师教导她的站立行走规则,吴小敏记在心里付诸在日常。从背影看,她是真的窈窕稳健,身形没有半点拖沓。在注定会走向衰落的岁月里,想方设法保有良好的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这就是好的生活。

 

 

                     骑行万里路,纵情山水间

/尚陆一

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我兴冲冲地打点行装,跨上我心爱的“坐驾”从西安高新区家中出发,迎着初升的朝阳,沐浴着和煦的微风,一路向东,开始了我又一次的快乐骑行之旅。

这次骑行的目的地是著名的风景区——蓝田县温泉旅游小镇汤峪。手机导航显示两地相距49公里,来回近百公里,这在我的骑行生涯中并不算长。单车骑行运动一直是我的最爱,它不仅锻炼了身体,使我时时能保持充沛的精力,还可以纵情欣赏沿途的风光,用相机记录美好的瞬间。

2017年退休至今,我的“轮迹”几乎“印”遍了西安市周边的各个景区和大小城市,骑行加跑步累计天数1087天;里程累计已达12739公里。我参加了网上的多种骑行赛事,运动等级达到了“高阶四星级”;共获得“赛事奖牌”218枚;“荣誉奖章”309枚,真是拿奖拿到手软,享受到了比上班拿“先进”更大的心理满足。

而且,骑行中我还帮助过许多人。有一次在一个车流量较大的省道上,我发现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不管不顾独自在公路上跑来跑去,来往的车辆纷纷避让,几次差点儿撞到,让人惊出一身冷汗!环顾四周,并未见有大人跟着。我赶紧下车,把小男孩抱到了路边。正在询问中,只见一年龄稍大的妇女从旁边的村道上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跑来,说是正在厨房做饭,一转眼就不见了孙子,没想到跑到公路上了!她赶紧牵过孙子的手,一再向我表示感谢!

还有一次天色向晚,见一老太太在路边呻吟。问之,说是身体突感不适,走不动路了,家就在前边村里,希望我能去给家人报个信。按照老太太提供的信息,我费了一番周折,终于找到了她的家人,并引着他们来到了老太太身边。在一片感谢声中,我又踏上了快乐的旅程。

我对骑行的热情也感染了老伴儿,有时候她也会跟着我做一些短程的骑行。一路上,我们边骑边聊,聊到得意处,常常会相视会心一笑,仿佛又回到年轻时谈恋爱的日子了。

当然,毕竟奔七十的人了,骑行也还是要讲究科学,量力而行的。我每次骑行单日里程基本掌握在20100公里之间。不是骑不动、骑不远,而是我有四个重要原则:一是运动量与年龄匹配,不逞能。锻炼只求健体,不能伤身;二是我们年轻时没有打下运动员那样坚实的运动基础,现在也没必要刻意去破纪录、夺金牌;三是最重要的,即适应自己身体的才叫锻炼。我是以每次骑行后第二天没有特别疲劳的感觉为标准,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就说明运动强度有点儿大,需要及时调整;四是每次骑行运动结束后,及时、合理地做一些放松运动,避免肌肉拉伤,尽快消除疲劳。

再一个,保证骑行中的安全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负责。每次开辟新的骑行路线,我都会事先做足功课,选择一条路况最好,风景宜人,且最安全的路线,充分做到胸有成竹。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许我没有读过“万卷书”,但我却可以骄傲地说:我的骑行早已超过了“万里路”!

 

隐藏在公园里的“民间高手”

         文图/倪豪横

在西安的公园里,很多“民间高手”也如运动员一样,日复一日地坚持着体育锻炼,他们那完全猜不出真实年龄的躯体,都是长足锻炼回馈给他们的财富,他们身体力行地见证着只要你想做,就没有做不到的人间真理。

一、67岁的孙富凯正在用健腹盘做核心训练,他的动作标准到堪比长期浸淫在健身房的健身教练。

  1. 俄式挺身是街头健身中的最高难度之一,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运动基础。58岁的李记安通过长期的锻炼,终于解锁了这一动作。

  2. 长安广场上,今年67岁的郑剑正在展示竞技体操的中“前水平”动作,引起了大伙儿的围观。

  3. 曹安江发明了许多花式锻炼的方法,简单的俯卧撑在他的改造下,难度越来越大,仿佛一场杂技表演。

 

羽球小技巧,让你急停急起不狼狈

 /朝益

五年前,我退休了,但并没有闲着,我相信一句话:人就像机器,不用就会生锈。所以,我从退休第二天起,就开始积极地参加运动。

那时候,我一个熟悉的医生建议我打羽毛球,他说人步入中老年之后,血压多半会上升,但经常打羽毛球会增加牛胆酸的分泌,而牛胆酸有降低血压的作用。至于我所担心的老年人能不能打羽毛球的问题,医生则言简意赅地说:“根据你的情况,提高基础力量、关节稳定性和灵敏度、以及在不同环境下身体对环境认知的这种平衡能力,就问题不大。”

有了医生的专业背书,我很快就加入了老年羽毛球大军,现在已经算是一名“资深球友”,并且我也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打球方式。

在打羽毛球中,我最为深刻的印象就是各种突发的急停急起、二次启动,要求你在看到球的瞬间作出判断,调整步伐移动。

由于球速快,羽毛球场上经常会被对手欺骗,需要通过急停急起对自己的位置作出调整。可是急停急起毕竟不同于常规移动,如果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很容易导致自身伤病,我归纳了几个急停急起的小技巧跟大家分享。

  • 尽量一步到位,避免二次启动。

如果需要急停接球,在急停的过程中,应该在对手击球的瞬间就做出判断控制身体。如果是急停之后需要上网,要保证垫步之后的跨步尽量一步到位,避免二次启动。如果可以凭借急停的爆发力一步移动到位,不仅仅可以最大限度地缩短移动时间,还能避免多次小碎步移动消耗体能。
       二、保持持拍手同侧脚在前。

在网前打完球回到中场的时候要避免左右脚平行,尽量保持持拍手同侧脚在前,防止对手突如其来的进攻。回退至中场防守时也要保持持拍手同侧脚在前,这样后撤接后场球时,便于急停蹬转发力,有利于加快自己场上的速度。

三、步法要规范,后撤不能乱。

很多的急停急起都源于自己不规范且零碎的移动,所以我们应该规范自己的步法。上网接球后应该立刻后撤,同时稳定自己的重心。如果后撤时脚步松散,重心偏高,很容易被对手欺骗进行无谓的急停急起。

 

  练拳的环境选择和营造

                      /王乾成

练拳环境选择
   练习太极拳套路,有的人喜欢群练,有的人喜欢音乐伴奏,有的人喜欢往热闹的地方扎堆,有的人喜欢安静独处。这些不同的习惯是怎样形成的呢?
一些人练太极拳,是跟很多人一块儿学,有人记得住学得快,有人记不住学得慢,能者为师,慢者在快者后面跟着学。这种情况下学出来的,以后大多是喜欢集中一块儿群练的。
一些人借助音乐和口令指挥学练,这种情况下学出来的,以后练习大多喜欢音乐伴奏。
一些人在家总有杂事,练习常会被打断,无法集中注意力练拳,有这种情况的,喜欢走出家门练拳。

一些人,哪里有音乐伴奏,有锻炼人群嘈杂的讲话声,就奔那里去,越热闹嘈杂越能静心练拳,他的世界是“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独处练习好,还是配音乐、群练也好,各有各的好,不能一概而论。哪一种环境好,主要是看你觉得哪一种舒服。不用盲目追求所谓的“有功夫”,套路里面没有人们想象中的功夫。打搏击的运动员不会练习太极拳套路,不会在太极拳套路里面找功夫,太极拳套路练不出搏击必须具备的力量、速度、硬度等。“功夫”离不了辛苦,离不了鼻青眼肿流血,破临界,逼极限。套路就是舒舒服服地练。舒服的练,又想得到强大的功力,哪有这种事?津津乐道的“意气劲”,是在舒舒服服的情况下产生的,健身健心作用毋庸置疑,但技击作用微乎其微。太极拳套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健身健心方面,人们喜欢太极拳,是因其无与伦比的健身健心功能。很多搏击运动员退役后练习太极拳,主要是冲着它的健身健心娱乐功能。练习套路不要想“有功夫”,想了白想,怎么舒服怎么练,不要被“有功夫”的概念带到沟里去。
   练拳环境的营造
   传统太极拳,练习需要宽敞的场地。出差在外要在公园寻一块打拳的地儿,很难,如果碰到刮大风下大雨,持续坏天气,要好好练拳更难。对太极拳爱好者来说,练拳是一辈子的事,不能因天气恶劣场地窄小而经常停练,要有长远打算,有解决的办法。建议,尝到甜头,甚至有瘾的太极拳爱好者,自创自编一套能在宾馆床前、办公室转得开的太极拳。这样,练拳主动权就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我常用的是“一步太极拳”和一套“一步精简吴式太极拳”,推荐给大家。
   “一步太极拳”以离开原点不过一步而取名,如床前、旅馆酒店房间、办公室,能有转身的地儿就可以练。太极拳的拳式很多,有些拳式容易打顺容易出劲,有些拳式不容易打顺不容易出劲。“一步太极拳”是把容易出劲、容易打顺及有代表性的拳式抽选出来,然后以或转四角,或进、退、横移一至二步的格局编成套路。
   “一步精简吴式太极拳”,快练一遍只需5分钟左右,特别适合坐办公室的人员练习,精神疲倦腰酸背胀时,练上几分钟,迅速消除疲劳,神清气爽。


   错误的热身动作伤身体

                            /刘行

运动前的热身和运动后的拉伸是不可缺少的。正确的热身方法不仅能让健身效果最大化,还能降低受伤的概率。但是,以下这些热身动作如果处理不当,不仅没什么用,还会伤害身体。
  一、转动脖子

我们常常做转动脖子的动作,但是如果动作力量和幅度过大,可能会给颈椎带来不必要的压力。三高人群做这个动作,易使颈动脉斑块脱落而引起脑梗塞;而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自由旋转颈部可刺激和压迫位于骨纤维管道的脊髓组织,加剧眩晕。
  二、膝关节屈伸和旋转

膝关节不好的人不建议做过多的膝关节屈伸和旋转锻炼,同时也要减少膝关节的负重锻炼。
  三、双手摸地、向前弯曲

这个动作的初衷是增加大腿前后肌肉的柔软性,但是很多人误以为手放在地上是安全的,因此,使用爆发力做这个动作的人不少。其实这样做容易引起大腿后侧的肌肉拉伤。另外,过度弯腰弓背时,腰椎受到的压力也不小。
  四、坐下来扭动身体

由于弯腰时椎间盘的一侧已经被按压,此时再进行大幅度的旋转容易导致椎间盘损伤。对于中老年人和腰部有退行性病变的人来说,为了不扭伤腰椎或加重损伤,最好不要扭腰。
  五、弹震式压腿

做这个腿部动作时,很多人都习惯全身一起“弹”,但这样做会加大动作幅度,反而有肌腱受损的风险。


快走和慢跑该怎么选

                                  /圆月

长期坚持快走和慢跑并有一定的运动强度,都能够增强心肺功能,加快人体新陈代谢。但是,两者也有不同之处。
   慢跑的减肥效果更好。由于躯干、腿的做功速度不同,慢跑与快走这两种运动方式消耗的热量存在极大的差异。研究发现,相同速度下,或是完成相同距离的一段路程时,慢跑所消耗的热量明显高于快走。
   慢跑有着更高的强心效率。你的运动是否对心肺产生有效的刺激,主要取决于运动是否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有足够的强度。我们通常用运动后的即时心率来衡量运动强度。美国心脏协会(AHA)推荐,适宜(安全而有效)的运动后的心率应为最大心率(220-年龄)的50%85%。体质较弱者和年龄较大者,运动后的适宜心率一般不能超过最大心率的60%;以减肥为主要目的的有氧锻炼,其适宜心率区间一般在最大心率的60%70%;而以强化心肺功能为主要目的的锻炼,其适宜心率范围则应该在最大心率的70%85%
   假如你的年龄是50岁,你想通过有氧锻炼提高心肺功能,那么你运动后的心率在每分钟130次左右。如果慢跑20分钟就能达到这一效果,快走则可能需要3040分钟。
   慢跑有着更全面的锻炼效果。长期坚持跑步锻炼,有助于提高下肢的肌肉力量。同时,也正因为跑步时经历了一个腾空的过程,出于维持身体平衡的需要,躯干的其他部位(上肢和腰部等)必须在一定应该程度上参与用力。另外,跑步时在腾空并下落的时候,肢体所承受的地面反作用力要远远大于快走,有利于刺激骨质的再生。
   快走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有研究表明,跑步时膝盖所承受的压力是自身体重的57倍,长期的压力作用有可能对膝盖造成损伤。而快走不像慢跑那么剧烈,膝盖所承受的压力较小,因此适度的快走给膝盖带来损伤的风险也相对较小。另外,跑步的运动强度更大,它对心肺系统有更强的刺激作用,因此心肺系统存在急性病症的患者应避免进行跑步锻炼。



友情链接

关中: 西安 宝鸡 咸阳 渭南 铜川 杨凌

陕南: 汉中 安康 商洛

陕北: 延安 榆林

孟村| 广平县| 平和县| 子洲县| 宿松县| 观塘区| 桑植县| 金平| 马鞍山市| 静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