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传媒18勿入秘密入口_已满l8点此进入甸伊交友_九九久伊在人线综合小收到草

陕西省老年人体育协会地市分布图


金秋老体2021年第9期


不同年龄运动方案要选对

                                   /三原

科学运动应该贯穿人的一生。人生不同阶段,运动都会带来不同的益处。广东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骨科副主任医师侯晓东提醒,不同年龄,运动重点有差异。

青少年时期(1218岁)
 运动重点:促进平衡感、运动协调能力发展,促进肌肉正常发育。
运动方案:多样化,建立运动习惯。
此时是骨骼、肌肉和智力发育的突飞猛进阶段,要让青少年接触多样化运动,培养一两项运动爱好,形成终生受益的运动习惯。也有利于青春期之后在进行更高强度的抗阻训练,增加肌肉强度和肌耐力。但侯晓东提醒,此时若非经专业训练,不要过早进行如马拉松等过度消耗体能、挑战身体极限的运动,以免拔苗助长。

青年奋斗时期(1835岁)
  运动重点:促进心肺功能,增加肌耐力和爆发力,保持关节灵活性。
运动方案:增加运动强度,可加强力量训练,多进行团体运动。
这一时期是人生重要的奋斗阶段,许多年轻人未必能保持每天定时运动,可改为每周运动两三次。延续青少年时期的运动爱好,提升技战术和相关训练。这样既能提高运动竞技水平,也会在身体获益的同时促进心理健康。例如喜欢长跑的人会增加核心训练、本体感觉训练,喜欢球类运动的会增加力量练习和协调功能训练。由于工作压力变大,此阶段可多进行团体运动,如篮球、足球、羽毛球等,锻炼体能之余,也能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信心,舒缓精神压力。但在剧烈运动前一定要充分热身,运动中避免肌肉、肌腱和关节的损伤。

中青年时期(3550岁)
  运动重点:预防肥胖,保持健康体脂比和肌肉量,保持心肺功能。
运动方案:分时段、多次运动,减低高强度运动占比。
这个年龄层工作家庭压力大,通过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和科学运动,预防向心型肥胖,改善睡眠,缓解压力,促进新陈代谢,减低各种慢病的发生。
此年龄阶段主要是运动习惯的维持,建议分时段、多次运动,降低高强度无氧运动占比,增加舒缓的有氧运动。以运动后第二天无明显疲劳感衡量运动是否过量。运动时可同时监测心率,达到靶心率强度运动效率最佳,而非一味追求高强度,或毫无强度的运动。运动方式上,可选择针对性的核心肌群训练;减少躯干部脂肪沉积,维持四肢肌肉力量。运动时注意避免关节过度磨损。

中年后期(5065岁)
 运动重点:强调运动安全,防止肌肉萎缩,注意保护关节。
运动方案:减少对抗性运动,可进行增强小关节灵敏性的运动。
度过了家庭工作的“多事之秋”后,这阶段人们对自己身体更为了解,此时运动要持久、安全,减少对抗性,避免受伤造成的痛苦和运动中断。太极拳、八段锦等较舒缓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关节的活动度;乒乓球、桌球、高尔夫球等小球运动,也可增加手脑协调性、灵敏性。

老年期(65岁以上)
  运动重点:防止退化。
运动方案:兴趣为主,体力为限,单人或小团体运动。
这个年龄层十分关注自身健康,此时与老伴或朋友,进行双人或小团体运动最合适不过,既能互相督促,又有安全保障。可在体力支撑限度内,以兴趣为主,愉悦地进行运动。

 

     锻炼前后喝水有诀窍

                           /张燕

 天气越来越热,在高温环境下运动,要注意补水。不过,运动前后怎么喝水可是有不少讲究的。北京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的专家介绍,如果你理解的运动补水,就是运动前后要多喝水,那可是远远不够的。正确的运动补水应该包含喝什么、喝多少、什么时候喝。
先来说说运动后为啥特别容易口渴。我们运动的过程中,肌肉收缩,蛋白质合成增加,通过出汗和呼吸,把身体里的代谢产物排掉。在出汗的时候,水和盐分都在丢失,水丢得多、盐丢得少,称为高渗性脱水。这时候体内既缺盐也缺水,人们就会感到口渴。
而当体内出现盐少水多时,就会造成低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症状是大量地出汗,却越喝水越渴。这时就不应单纯地补水而是要适量补盐。单纯补水可导致意识丧失甚至猝死的严重后果。
那么,如何科学补水呢?诀窍是“少量多次”。我们可以:
  
运动前2小时补充500毫升水,前15分钟再分23次补充约300毫升的水;
运动时每1520分钟补充1次,一次补充50100毫升的水,可分56次喝完;
运动后补充8001000毫升的水,也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喝完。

           李雯雯,世界举坛记住了她的名字

                              /何来

19岁时,李雯雯用自己的名字覆盖6项世界纪录栏,成为女子举重最大级别最年轻的世界纪录保持者。在参加青少年比赛的年纪,她已经成为成年比赛的世界冠军。东京奥运周期的竞争中,李雯雯简直是横空出世。
                   
世界举坛记住她的名字
     李雯雯第一次出现在有影响力的国际赛场,是20192月的福州世界杯赛。当时,中国队派出30岁的奥运冠军孟苏平和18岁小将李雯雯,用一老一新的组合,夹击俄罗斯的世界纪录保持者卡什丽娜。这次比赛,第一次让卡什丽娜感受到了力不从心。孟苏平摘金,李雯雯第二,两人都赢了卡什丽娜。
   
两个月后的宁波亚锦赛,李雯雯锋芒毕露,赢了孟苏平。抓举中李雯雯举起147公斤,刷新了由卡什丽娜保持的146公斤的世界纪录。这是她第一次打破世界纪录。

随后的比赛中,李雯雯一次次敲打着87公斤以上级所有对手的信心。当年7月东京奥运测试赛上,李雯雯抓举141公斤,挺举185公斤,平了世界纪录,第二次战胜卡什丽娜。9月的芭提雅世锦赛,李雯雯一举战胜了包括卡什丽娜和孟苏平在内的所有强手,一战封神。她以挺举186公斤、总成绩332公斤连破两项世界纪录,加上宁波亚锦赛上就拥有的抓举世界纪录,李雯雯将该级别三项世界纪录包圆了。

征服那座曾经以为高不可攀的山峰,带给李雯雯的是源源不断的自信和勇气。跟卡什丽娜较量之前,她在我心中一直是很难超越的对手。此前的世界纪录都是她保持的,别人都说她很厉害。但较量了几次之后,我感觉她真的没那么可怕,我的信心更强了。

一年中与卡什丽娜较量三次,李雯雯全部取胜,取代前者成为世界举坛女子最大级别的最强女力士。
                     
赌气造就的小霸王

李雯雯生于2000年,是东京奥运周期中国女子举重队年纪最小的队员。她从小不服输,练举重的原因竟然是和爸爸赌气

12岁时,李雯雯身高接近170,体重达到88公斤。她说:我小时候很胖,学习不太好。鞍山市体校教练来选材,说我太胖了,不要我。我爸说我你看你干啥都不行,体校都不要你,我就很生气。为了给自己争气,李雯雯找到被选上的同学,想办法联系上体校教练,得到了去体校试学的机会。我爸对我特别严格,他说:你要走就别回来。我还是去了。体校校长也是练举重出身的,而且体校缺乏大级别选手,就让我继续练了。说起和举重结缘的这段经历,李雯雯觉得好气又好笑。

2013年,辽宁队教练关咏梅去鞍山市体校选材,选中李雯雯。起初,我是队员里最差的,教练说成绩不好的要被淘汰,所以那段时间我就拼命练。每天训练,我都大喊着给自己鼓劲,导致现在嗓子都是哑的。后来,由于辽宁举重队在全运会成绩不佳,队伍解散了,李雯雯跟随关教练到了福建。开始的时候,我也是不怎么行。第一次测验,我抓举120公斤,挺举146公斤,刚刚压在及格线上,得到了去二楼餐厅吃饭的机会。二楼是重点队员才可以去的,不及格的只能在一楼吃饭。就这样,李雯雯一次又一次靠着倔强不服输的韧劲,过了一关又一关。她说:一路走过来不觉得什么,但是每次回想起这些,发现自己经历了太多事情。

高起高带!贴身上,顶直接!每次比赛中,在每一把试举前,李雯雯总是特别有气势地大喊一长串口号,给自己加油鼓劲。行外人根本听不明白她喊的是啥,就连我家里人也问过我这句话啥意思。我跟他们说,告诉你们也听不懂。其实,这是特别重要的技术要领,我需要不断提醒自己。

生活中的李雯雯保持了辽宁姑娘的直爽可爱。她对自己的评价是我平时就是大大咧咧的一个胖姑娘。大级别举重选手出成绩普遍较晚,李雯雯早早取得如此成就,可谓天赋异禀,但她自己并不这么认为。我不是天才选手,虽然这两年拿了很多冠军,但我感觉这一路走来并不是轻轻松松,而是经历了很多挫折和成长。

2018年才进入国家队,李雯雯在主教练张国政和教练吴美锦调教下进步神速。我在训练中经常耍小脾气,是教练包容了我,一点点引导我。目前,她仍处在成长期,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她承认自己的薄弱点还很多,比如体能方面比较弱,训练上思想不成熟,身体也有一些伤病。

自律是自强的开始

负责李雯雯日常治疗的医务组组长高顺说:雯雯她总是最早到治疗室的,是最积极治疗的队员。她每天晚饭后总是第一个到治疗室按摩放松,高顺要给她按摩45分钟到1小时。才按了10分钟,高顺就一身大汗了。因为李雯雯是女队最大级别的队员,体重需要保持在150公斤以上。

成功绝不是偶然来的,竞技体育的奇迹都是日复一日刻苦训练造就的。身高178,体重150公斤以上,李雯雯对自己的要求是不做懒胖子,她常挂在嘴边的话是训练都是给自己练的

2020年,东京奥运会延期一年,李雯雯抓住机遇,不断补齐自己的短板。冬训期间,她在五指山转训中取得突破,抓举表现出超世界纪录的成绩。回到北京后,她在挺举训练中也表现出超世界纪录的水平,而且超了不只1公斤。

受疫情影响,时隔近一年半重登国际赛场,李雯雯再一次震惊国际举坛。2021425日,在塔什干举行的亚洲锦标赛女子87公斤以上级比赛中,李雯雯只用了5次试举,就将三项世界纪录全部刷新。她抓举148公斤,挺举187公斤,将这两项世界纪录各提高1公斤,总成绩335公斤,把世界纪录一下子提高了3公斤。李雯雯的总成绩赢了排名第二的韩国选手多达56公斤,进一步巩固了中国举重在女子最大级别的传统优势。

刚上场时感觉自己有点飘,飘的意思就是整个人有点晃晃悠悠,劲用不实的感觉。于是,李雯雯在第一次试举前,做了一个类似太极运气的动作。必须沉下气,想清楚技术动作。最后比赛中,李雯雯举重若轻,动作干净利落,杠铃似乎一点晃动都没有,破纪录的两次试举也不例外。教练告诉我不要去想纪录,每一把都当作最后一把去拼。自己就是自己最大的对手。
                
场上大超人场下小可爱

征战国际大赛两三年,李雯雯表现出的稳定令人折服。这种稳定不仅体现在成绩上,更是比赛状态、临场应变等综合实力。她说:我还是有点小孩子气,思想不成熟,经常有一点进步就满足了。教练对我高标准严要求,告诉我不要满足于现状。教练吴美锦的悉心指导,逐渐帮助李雯雯从一个懵懂的青少年成长为国际大赛稳定发挥的选手,两人的配合也越来越默契。教练告诉我,我在明处,对手都藏着,指不定哪天就像我当初突然冒头那样会出现一个黑马,所以我必须不断提高。

塔什干亚锦赛是中国举重队在东京奥运会前参加的最后一次国际比赛,李雯雯三破世界纪录极大提振了备战信心,但她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这次比赛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要把每一天的训练练好,因为奥运会不同于一般比赛,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必须把自己的实力练强。

在国家队,李雯雯一直被称为大宝贝,因为她身型大,举的重量也大,在全队却年龄最小。亚洲锦标赛打破三项纪录后,李雯雯在台上做了一个双臂举过头顶的比心动作。我在给全国体育迷比心。随后她冲下来,拥抱教练张国政和吴美锦。受到疫情的影响,在封闭集训期间,一些运动员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李雯雯却能沉下心来训练和生活,每天乐滋滋的。平时白天都在训练,晚上先做治疗,有空的时候打打游戏,没空的时候就洗漱睡觉了。星期天是每周唯一的休息日,我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做饭吃。她一个人就能完成包饺子全套流程,做几道菜更是不在话下。2021年春节,李雯雯做了一桌迷你版满汉全席,和教练、队医、队友围坐一桌欢度春节。

除此之外,李雯雯毫不避讳自己的爱美之心,在省队时,教练要求非常严格,我一直留蘑菇头。到了国家队,头发慢慢长长了。如今,李雯雯已经长发及腰,等到比赛完了,不再封闭集训的时候,我就去烫个大波浪。

2019年时,李雯雯的梦想是拥有世界纪录。如果能把成年的三项世界纪录全包了,比赛时大屏幕上的世界纪录栏就会有6个栏被我的名字点亮,那就很有成就感了,当年她就做到了。

如今,中国举重最大级别最年轻的女大力士有实力在东京奥运赛场创造新的记录。李雯雯说:东京奥运会,没的说,去了就必须拿下!

                    练太极需守规矩

                           /城夜

清代彭端淑在《为学》一文中写道: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这天下事,自然也包括练习太极拳。但是练习太极拳,却不能简单地归纳成“为则易,不为则难”。
为,可以理解为勤奋练习;不为,可以理解为只想不练或者重理论不重实践。不为,固然练不好太极拳,但是盲目地为,不明方向地勤奋苦练,不守规矩地乱练,不但练不了功夫,还会对自身造成伤害,进而使学拳者丧失信心,产生怀疑,以至白白付出心血而一无所成。从这个角度来说,太极拳的确很难练。看看身边练习太极拳的,有些人练习多年仍不得要领,所练沦落为太极操。
其实,太极拳也没那么难、那么神秘,如果按照规矩来练也是很容易的。说容易,并不是说很快就能练成。相对来说,不出偏差或少出偏差,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已经是走了捷径,捷径不过是没有白费功夫而已。捷径就是你已踏上了太极拳的正路,懂得并守住了太极拳的规矩,在此基础上勤于练习,想获得太极拳的真东西也并非难事。从这个角度讲,守住规矩,练太极拳也很容易。
那么练太极拳有哪些规矩呢?结合几十年的练拳经历,我主要谈以下几点。
第一,不能摇头晃脑眨巴眼。练拳过程中,不能摇头晃脑。神随形游,是眼神意识跟随动作走,不是脑袋乱晃。头乱动,神就散了,瞻前还要顾后,一晃头就顾前不顾后了。眼要观上下左右和前方,双耳要紧听背后,时刻注意背后动静,全神贯注。所以,练拳时既不能乱晃头也不能乱眨眼。头不乱动,有利于保持身体中正和虚灵顶劲;不眨眼,可以保持精力集中,眼睛是神的体现。晃头眨眼,形乱神散。
第二,不能咬牙噘嘴挺脖颈。初学者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咬牙噘嘴,这是精神紧张、浑身僵硬的表现,但练习者自己并不一定意识到,因为不由自主。如果不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就会成习惯,有些人练习多年依然无法改正,尤其是在发力时更加明显。太极拳发力时,要不露声色,不露外形。一是太极拳本身是一种温文尔雅的拳术,习练中始终要气定神闲;二是技击时要出其不意,不漏破绽。还有人练拳时脖子僵硬,死死挺直,却自以为是虚灵顶劲,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脖子僵硬就会使气息受阻不畅,也影响全身放松,虚灵顶劲要注意那个“虚”字,不可太过。
第三,不能挺胸凹腰撅屁股。挺胸容易气息上浮,横气填胸,造成憋闷,呼吸不畅。太极拳要求含胸拔背,挺胸显然不对,但是做成驼背状也是错误,过和不及都是错。这两种情况看起来不同,本质都是违背自然。太极拳就是自然拳,不自然就不合乎太极原理。而撅屁股这一毛病,很多人不但认为不是毛病,反而认为这就所谓的“泛臀”“敛臀”。这种观点也是不正确的。太极拳虽然有其特色,但也有很多和其他武术相通的地方,互相参照才能更加透彻明白。屁股一撅,怎样做到实小腹和命门后撑呢?
第四,不能丁八脚步双重腿。很多认为练太极拳会造成膝关节疼痛的人,也往往会有这个毛病。而有这个毛病的练习者,要么是自学的,要么就是学艺不精,不上不下。不仅太极拳,其他拳术中也要求脚步不丁不八。少林拳的马步,即使步子很宽脚尖也要向前,两脚保持平行。这个平行步,或者说川字步,是符合生理规律的,不然运动时就会造成膝关节损伤。没有经过正规训练的人,只知道比画动作,认为慢慢地练就能学会太极拳,这样不仅对身体无益,还会造成大众对太极拳的误解。  

以上几点是最容易违背且容易发现的问题。练拳必须坚守基本规矩,先遵守规矩,练得入了门路,有了体会,再慢慢深入。

武术,是一生的修行

            /哈小瘦

在西安市环城公园,提及“田智育”的名字,很多热爱武术的老人们都点头称“知道,知道,就是那位身有绝活的游龙掌掌门人嘛。”无论阴晴,每天田智育都会来到环城公园,教授指导一帮徒弟练习武术。不少弟子,年龄比他还要大,但都会发自内心地尊称他为“田师傅”。

你可以试着来袭击我。”

趁其不备,笔者连连偷袭田智育两次。一次拳头直捣面门,田智育并不躲闪,而是握住袭击者的手腕,借力朝前一送,笔者感觉自己“像是要飞出去”。另一次忽然抓他胳膊,田智育轻巧施展“反关节”术,近似于“反擒拿”,只是动作更轻盈一些。笔者服气了,面前这位68岁的老人,他说自己“身上一直带着功夫”,并非虚言。

1953年,田智育出生于一个世代习武的家庭,往上数好几辈都是走镖的,在江湖走镖,没有一身硬本事便寸步难行。纵使田智育出生在新中国,在他有记忆起,早上一睁眼,大院里一大家子人都在忙着练功,拔筋的拔筋,站桩的站桩。家人个个习武,却反对田智育练武,原因是要培养一个腹有诗书的文人后代。

家庭的熏染,与家人的期盼,成为两股完全相反的力,田智育如果听话,就该遵守家训,但每日耳濡目染,却是家人个个都练武,唯独对他一个小孩实行区别对待,他不服这口气,比这更重要的是,在懵懵懂懂的五岁年龄,田智育已经模模糊糊察觉到一件事了:自己身上“长着功夫”。武术的敏感仿佛是与生俱来的,犹如携带的遗传密码。田智育开始有意识地偷学功夫,到了八九岁,他淘气得要命,爱在学校里找“高手”过招,以此来证明自己“偷学成材”,并且一遍遍印证自个“自带功夫”。

一个叫刘新刚的少年,大不了田智育几岁,却让他栽了个跟斗。

田智育是在放学路上拦住刘新刚的,他听说刘新刚也是“练家子”,便缠着一定要和人家比试比试。刘新刚不愿意,田智育就耍了小孩的无赖,死活不准人家走。刘新刚被迫比试,连续让了田智育十二招,却在这种情形下还赢了田智育。刘新刚擒住田智育问:“服不服?”此刻田智育已心服了,嘴巴还较劲道:“我不服!”刘新刚微微一笑,放开了他。两人不打不相识,刘新刚成为田智育人生第一位武术老师,开始传授他一些招式。

学了一段时间,刘新刚带着田智育去拜见了自己的武术老师:邵忠义。邵师傅是在解放市场钉皮鞋的,深藏不露,有一身好功夫。有刘新刚和邵忠义的指导,加之自个根基不错,田智育的功夫进展得极快。他又是少年心性,喜欢和人切磋,于是越打名气越大,很多人都远道而来向他挑战,他先开始还瞒着家里人,自己取了个艺名叫“田玉龙”。但陕西民间武风极盛,习红拳者众多,随着田智育胜绩日增,人们尊称他为“南郊小育”,来南郊找“小育”比试功夫的人越来越多。

田家世代习武,家传“游龙掌”,掌门人代代传承“七星剑”。当时这剑握在田智育爷爷手中,爷爷年事已高,却精神矍铄,行路如风。

田智育年少轻狂,将找上门挑战的人一一击败,他以为自己是“打遍天下无敌手”了,竟骄狂地向爷爷提出挑战。于是,壮小伙小育手握铜棒,爷爷轻拿茅草杆,爷爷竟用茅草杆,轻而易举赢了孙子。此次比试虽是败绩,对于田智育却是意义深远:爷爷看得很通透:小育天生是练武的料子,硬逼他不习武,浪费了。

在爷爷和父亲的亲授下,田智育掌握了家传游龙掌的诀窍。按照田家传统,武功最高者才能登上掌门之位。通过数年锲而不舍的努力,田智育的武功获得了整个大家族的认可,郑重接过祖传“七星剑”,成为新一代掌门人。

时光悠悠,回首往事,1992年,田智育于西安回民精益武馆任教,并带领队员参加全国首届孙膑拳大赛取得团体总冠军;1995年,与午子(李正武)一起创办陕西武校之兴平分院,并担任总教练;1997年,任西安市中华武校教练。即使他受生计所迫,没有任教武馆,而是做一名普通工人,拿着铁铲铲土,他都能视铲为刀剑,以独特的方式练武。“生活中每个细节都能运用起来,都可以练习武功。”

如果说有人将“活着”视为一场漫长修行,田智育便是将“活着”视为武术的不断精进之旅。他时刻保持着武人的警觉,甚至养成了一套特殊的睡觉方式:他在床上一字马,将身体折向左大腿或右大腿,在常人看来疼痛且别扭,而且万难完成的工作,却是能让他酣睡的姿势。

“像普通人一样睡觉不行吗?”

“不行。躺下去睡,我的筋就会回原,身体会丧失它的柔韧度。”

于是,朝也练,暮也练,从稚子练到快要古稀,武痴田智育,将一生给了中华传统武术,无悔无憾。

 

               银发夫妻玩转电竞投篮

                          /天爱

在中国电竞联赛上,常常能见到一对满头白发、身形矫健的老夫妻。老先生名叫郑欣爵,今年71岁,太太林淑辉68岁。两人参加的项目是街头篮球投篮机。他们共同练习这个项目11年,双打成绩格外出色,曾拿过全国比赛第二名。

老夫妻惊艳电竞赛场

见到两位老人时,他们刚刚在一个比赛现场热身结束,林淑辉正熟练地在手指上缠上胶布,完全不输专业运动员。她伸出手给笔者看,天气干燥,手上常年练球,摩擦后太粗糙,都裂了口子。

比赛现场,每个项目都挤满了年轻人,两人的银发在人群中特别显眼。这对爷爷奶奶是陪孙子孙女来比赛的吗?旁边有人窃窃私语,不过两位老人一出手就引起了围观。只见林奶奶一出手就是一道弧线,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篮球上飞下滚不停轮转。如果只盯着篮筐看,篮球仿佛下雨一样唰唰地正中篮筐。一台机器双人赛有十个篮球,但是两个老人你来我往飞快地投中,十个篮球居然常常不够用。

林淑辉说,她和老伴练球始于2008年,由于是奥运年,全国各项运动氛围火热,投篮机就是其中的一个项目。当时他们完全没有料到,自己日后会与电竞结缘。当时我的身体不是很好,医生建议我多锻炼,能不吃药就别吃。中老年人锻炼项目非常多,而她偏偏选择了一项属于年轻人的运动。

他俩刚刚接触时对这个游戏都非常陌生,刚开始去儿童机玩,也投不了几分,后来玩着玩着有点上瘾了,才转玩成人机。

十年如一日这个词用在两人身上再贴切不过。2008年至今,老两口每天都会安排时间去活动一下,坚持至少一个小时。现在林淑辉身体各项指标都正常了。

双剑合璧刷爆投篮机

现在深圳地区各大商城的游乐场内,总会出现夫妇俩双剑合璧刷爆投篮机的身影。一开始一局打下来二三百分就很不错了。这个项目就是要靠勤练,后来我俩配合能打到四五百分,慢慢的一年能增加一百多分。现在基本上能达到八九百分,特别好的时候还能打‘爆机’。现在国内的顶级高手,双打可以达到1000多分。

一开始练,不光手酸,站久了小腿也会很累。练的过程中也想过放弃,太累了不想打了,后来他们发现,慢慢坚持下来了就打得很爽,没有玩的话反而感觉很不舒服。十年下来手臂都练粗了不少,因为这个不分年龄的,老人小孩都可以来同台竞技。

电子游戏类项目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战队,老两口也和一帮爱好者组成了深圳风行者战队。我们的队友到哪都很关心我们,出来比赛也很尊重我们。不过他们还玩那些赛车啊,电子游戏什么的,我们就完全玩不来了,我们参加这个主要是以强身健体为主。

但他们参加的战队也面临一个问题:年轻人玩几年就换了兴趣,有的成家立业,有的工作忙就顾不上了,十年来队里坚持留在战队的只有他们俩。

年轻人玩这个一批轮一批,刚开始都是十几岁,二十几岁的,随着年龄增长,来来去去换人换得特别快。郑欣爵告诉笔者,全国范围内玩投篮机的老年人可能也只有几个,其中数他俩年龄最大。

820组合,自制投篮机

郑欣爵和林淑辉老家在湛江,虽然平时常住深圳,但是每年总会回老家一段日子。回老家练习就没有那么方便了,所以她有时候就不太愿意回去,或者回去很短的几天,所以我就一直有一个想法,自己买材料制作一个纯木质的投篮机。郑欣爵说。

有一手木工活的他,量好了尺寸规格,买来木条木板制作。因为这个还是挺费工夫的,我每次回去做一点,每次回去做一点,累计大约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前后跨度三年,做出这么一台投篮机。除了篮筐不能移动外,其他功能都完全具备。投篮机还进行过升级改进,原来的版本是三合板,因为声音过大,担心运动时产生的噪音会影响到邻里,后来的升级版改用实木条框架式,上面还铺上两层毛毯,大大降低了球撞击物体的声音。

老两口将自己的组合命名为“820组合,因为他们都是820日这一天生日。现在他们飞赴国内一些城市比赛,女儿基本上也都会陪着,像经纪人一样帮父母张罗行程住宿,一家人就这样玩遍了不少城市。我们是2010年开始到各处比赛的,去过上海、山东、湖北等地,以前我们两个还能自己跟着战队一起去,现在基本都要女儿陪着了。郑欣爵说:现在发展太快,出门要订机票,订房全都是手机点一点,这些我们年龄大了真的是搞不清楚了。

这种边比赛边旅游的生活,老两口过得很开心,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也感染了不少人。从来没想过打到多少岁,只要玩得动就会一直打下去。林奶奶说。

 

游泳,如鱼得水的快乐

/何朝益

   我的“泳龄”可以说很长,也可以说很短。这话好像很矛盾,且听我慢慢道来。

我会游泳,完全是因为受到父亲的熏陶,父亲年轻时当过船上的水手,练成一身好水性,三四岁,我已经开始记事了,父亲拿一根麻绳绑在我腰上,牢牢地缠上两圈,带我下水横渡涪江。

涪江是我们家乡的一条大江,江面有几十米宽,横渡的最大困难是江中有漩涡,你不知道漩涡在哪里,稍微一发慌就容易被水卷走。当然我父亲是不会发慌的,他不仅自己要游泳,还在腰上多加一个儿子横渡。那时我还小,也没得到多少真传,但据父亲说,人下水,都是有天生本能的,“会像狗儿样扑腾几下子”,至于那几下是否顶用,这就天知道了。

遗憾的是,父亲因为身体缘故,眼睛出了问题,不得不病退在家,更别提下水游泳了。没有父亲带我,母亲是坚决不允许我下水的,这一耽搁,竟耽搁了几十年都没游泳。

人生的事往往就是这样,充满了温馨的戏剧性。当年父亲教我游泳,当我四十岁时,读小学的儿子,他们学校要开游泳课,孩子紧张、胆小,前两节课老师怎么劝都不肯下水,白着一张小脸站在池子旁边,脚趾头将池沿抠得紧紧的。老师来找我言说,让家长配合学校,关心学生的体育活动。

我决定亲自带儿子下水。到了游泳池,看到池子里欢快游泳的人们,我觉得心中有个小火苗,呲的一声燃点了,整个人亮堂堂的,那时我才知道,自己是喜欢游泳的,竟白白耽搁了这么多年没有下水。

儿子紧张,我也先不逼他,自己用心地看,看别人都是怎么游的,手臂姿势如何,双腿动作如何,看得差不多了,我跳下浅水区,照猫画虎地练。浅水区不会有什么危险,即使脚抽筋,单脚一支也就站起来了,水不会淹没儿子脑袋,他坐在旁边看我瞎扑腾,慢慢地放松下来,咯咯笑,还极其权威地指导我,一会说手没对,一会又说脚蹬慢了。我让他下来试试,别当“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他受了激将,还真下了水,我们父子俩一起游,学习最容易入门的蛙泳。

就这样,不到一个月时间,我学会了抬头游蛙泳,又过了半年多,从浅水区游到了深水区。儿子虽然不如我游得好,但至少现在敢于下水扑腾,体育老师也给予他大大的表扬,夸他进步很大。

就这样,我重拾了儿时爱好,开始每周至少游泳两次。现在我退休了,觉得很欣慰,国家变得越来越好,游泳的条件也越来越好,儿子帮我办了室内游泳馆的年卡,算下来单价特别便宜,条件优越,不管寒冬炎夏,池水永远都是温温的,外面即使飘着鹅毛大雪,穿着游泳衣在场馆里走动,也不会感到寒冷。

如今,反正我有了大把的时间,能更加从容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了。每天早上五点半,吃完早餐,我就拎着游泳的小提包,从所住的小区骑共享单车到游泳馆。

在游泳馆晨练的人,大多都成了熟面孔,只有偶尔来一次的新人不知道我是谁,还问我:“大哥身材真不错,有五十了吧?”我高兴地笑:“快七十了!”因为长期游泳,我身型保持得不错,儿子说这是爱游泳给我带来的“水疗作用”。

一旦下到水中,我就感觉自己像鱼一般,张开双臂划水,双腿屈伸来蹬水,做这些动作,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完全不用费脑子了。我一会露出水面,一会又潜入水中,游上一百米,人都不会喘大气。接着,我又变换泳姿,仰面于水,双臂如大鹏展翅,双腿上下起伏摆动,换着花样来玩。

刚退休那阵,我每天至少要游一千米,现在毕竟快七十岁了,悠着来,游上五百米,大概半小时时间,就从池子中起来了。我已不是争强好胜的小青年,不想因为运动过量而让自己累出毛病,对我而言,游泳是非常快乐的运动,它带给我好的身体、好的心态,我享受这一切。


 


友情链接

关中: 西安 宝鸡 咸阳 渭南 铜川 杨凌

陕南: 汉中 安康 商洛

陕北: 延安 榆林

霍城县| 九江市| 贵定县| 连江县| 会同县| 昔阳县| 兰西县| 厦门市| 开平市| 洮南市|